孙继海指出中国球员水平下降现象,分析3大原因
近日,中国足球名宿孙继海在一次公开访谈中,针对当前中国球员整体水平呈现下滑趋势的现象发表了看法。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球员和青训教练经历,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一现状的三个核心原因,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首要原因,孙继海认为是青训体系的“根基不牢”。他指出,许多年轻球员在基础技术训练的黄金年龄,缺乏高质量、高重复性的科学训练。过早追求比赛成绩,导致训练重心偏离了基本功的打磨,诸如停球、传球、无球跑动等基本技术环节普遍薄弱。这种“地基”没打牢,直接限制了球员未来发展的天花板。与日、韩等青训体系完善的邻国相比,我们的年轻球员在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上存在明显差距。
其次,他强调了“比赛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缺失”。孙继海指出,一名球员的成长离不开大量高水平比赛的锤炼。目前,中国的年轻球员除了职业联赛的U系列比赛外,缺乏足够多具有竞争性和锻炼价值的比赛平台。比赛数量不足,导致球员阅读比赛、积累经验的速度缓慢。更重要的是,比赛质量不高,对抗强度低、节奏慢,球员在舒适区内成长,一旦面对国际赛场上更快、更激烈的逼抢,便会极不适应,技术动作变形,心理压力骤增。
第三个关键原因,在于“足球环境与社会认知”。孙继海谈到,当前整体的足球氛围和社会的价值观念,对青少年投身足球事业产生了影响。一方面,足球运动的成本较高,使得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被挡在门外;另一方面,“唯成绩论”的功利思想以及对中国足球前景的悲观看法,让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将足球作为首要发展方向,导致选材面变窄,人才基数萎缩。同时,行业内存在的一些急功近利现象,也阻碍了球员静心钻研技术和提升自身水平的长期规划。
孙继海总结道,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必须回归本质,尊重足球发展规律。需要构建一个从扎实青训、大量高质量比赛到健康社会氛围的良性生态系统。他的分析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,也更像是一次对中国足球未来的深切呼吁。